馬卡龍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法國甜點,通常在兩塊餅乾之間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等內餡。它的由來可追溯至19世紀的蛋白杏仁餅;這種甜食出爐後,以一個圓形平底的殼作基礎,上面塗上調合蛋白,最後加上一個半球狀的上殼,形成一個圓形小巧甜點,呈現出豐富的口感,是法國西邊維埃納省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這種點心也在法國東北地區偶爾可見。
Courtesy of http://parisbreakfasts.blogspot.com/2009_08_01_archive.html
二十世紀初期,巴黎的烘焙師 Ladurée 發明一種方法來呈現馬卡龍,利用三明治夾法將甜美的稠膏狀餡料夾於傳統的兩個蓋子層,成為新的小圓餅,更由於香料和色素的使用、溼度控制,使得馬卡龍性質改良。相較於更早之前的小圓餅的甜、乾、易碎的特性,新的圓餅具備外殼酥脆的口感,內部卻濕潤、柔軟而略帶黏性。
Ladurée的网页,值得一看 --- http://www.laduree.fr/en/scene |
大家都以為馬卡龍是法式點心,或許是因為“Macaron”這個字是法文而來,若你看到拼音多了一`個“O”──“Macaroon”可別說他錯,因為這是英文拼法。法文意指为"少女的酥胸", 用来形容有着漂亮裙边的性感外表和外酥内软令人沉醉的口感,为之而风靡法国。
但馬卡龍只是在法國被發揚光大,所以後世的我們都以為馬卡龍是法式甜點,據說,馬卡龍最早起源於十三世紀的義大利威尼斯, 也是威尼斯人替它取名為馬卡龍的。中世紀時期,歐洲貴族很喜歡杏仁類的點心,馬卡龍是其中之一。直到十六世紀,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娶了義大利的貴族凱瑟琳。這位凱瑟琳皇后特別喜歡吃馬卡龍,因此把馬卡龍的食譜從義大利帶到法國。也因為皇后的加持,馬卡龍很快在法國各地流行。許多城鎮都製造出特殊風味的馬卡龍
一枚漂亮的馬卡龍,表面光滑、無坑疤,在燈光照射下,還會泛著光澤,餅身的下緣還會因為烘烤出現一圈漂亮的蕾絲裙,這,才是完美的馬卡龍。
馬卡龍的口感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完全無法將外型與口感作聯想,當咬下口的剎那,有立刻被征服的感覺,是驚喜、還說不出為什麼,必須要回過神來,再咬一口,才有思緒可以思考,這連連而來的驚艷口感到底是什麼。
完美的馬卡龍,口感層次分明,首先入口的是很薄但卻非常酥脆的外殼,繼續是又軟又綿密還稍微帶點黏牙的內層,這樣外酥內軟的迷人滋味,不得不說,馬卡龍還真是別緻。
馬卡龍到底流傳多久?這個問題好難回答,不過流傳至今,或許各個地方所做出來的馬卡龍樣子有些不同,口味又豐富多變,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點心師傅的認真與用心,每個過程都得小心翼翼,而我們也才能吃到這美味無比的幸福滋味。
-- 摘自杨桃文化 和维基百科
|
☆ Shopping time!
请看看左边和各处的广告栏, 我们 blog 托管的广告, 都通过 Google 或 Nuffnang 验证, 感兴趣的话,不妨点击进去看看。 谢谢支持 ☆ |
2 comments:
Great looking macarons .... what's the damage per pop?
"Damage per pop"? Haha, I am guessing, I think you are referring to a case of Google Translate "being creative". I can't find the exact phrase you're referring too, but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could be: brittle and a gentle bite it goes "pop"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