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to enter mobile mode
不要错过最新的文章!
请指定您的☆Email☆
RSS订阅我们

Guestbook beta

▒▒▒▒▒▒▒▒▒██▒▒▒▒███▒▒▒▒██
▒▒▒▒▒▒▒▒█▓▓█▒██▓▓▓██▒█▓▓█
▒▒▒▒▒▒▒█▓▒▒▓█▓▓▓▓▓▓▓█▓▒▒▓█
▒▒▒▒▒▒▒█▓▒▒▓▄█▄▄█▄█▄▄▓▓▒▓█
▒▒▒▒▒▒▒▒█▓▒▒▓▓▓▓▓▓▓▓▓▒▒▓█
▒▒██▒▒▒▒▒█▓▓▓▓▓▓▓▓▓▓▓▓▓█
▒█▓▓█▒▒▒▒█▓▓█▓▓▓▓▓▓█▓▓▓█
█▓▓▓▓█▒▒▒█▓▓██▓▓▓▓▓██▓▓█
▒█▓▓█▒▒▒█▓▓▓▓▒▒█▓█▒▒▓▓▓▓█
▒█▓▓█▒▒█▓▓▒▒▓▒▒███▒▒▓▒▒▓▓█
▒█▓▓█▒▒█▓▓▒▒▓▒▒▒█▒▒▒▓▒▒▓▓█

Blog Archive

My Blog Things

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走入百年古宅 – 复古绿怀旧小洋装
Loke Hall, A Walk Into Times Past, Times Forgotten

原本是只是为时尚的文章取材,却让我看到了古建筑物没有被好好地保存和维持,我就为此感到心痛不已。吉隆坡市政局【DBKL】看待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淡泊态度和文物法的不完整,和槟城【MPPP】致力于保护及宣传古建筑物的精神成了强烈的对比,实在令人省思!这事也可以看出当政的国家政府还没学会正视人民的心声和需求,认真去关注和探讨其重要性。无论是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稀土课题 ☢Lynas☢ 和捍卫文化遗迹的问题,都和我们脱离不了关系。 如果人民漠不关心,不值得你去费心思和精神去关注,损失的会是国家,自己,孩儿和世世代代 ☆☆☆☆☆ ☆马来西亚人☆。保护家园和维护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国灾当前,匹夫有责啊!”


Note! Fo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use this link to jump to the links about Loke Hall


一年前的某天从澳洲回来渡假的达达驱车带着我在城市里游车河,
在通往Jalan Kuching的天桥路时,
在天桥下的小路Jalan Tangsi旁有间旧式设计的独立式洋房,
眼尖的我即时看见了那里有间餐馆。
之后心里直惦着想要到那里探个究竟,稍后曾经到那里走一回,
餐馆没有营业,从外望入就是一间挺有特色的餐馆。
餐馆旁是艺术画廊,可以看见有人在作画,
人烟稀少的仿佛这里的一切都与喧嚣的世俗与世隔绝了,
种时光倒流停住的恍惚感。
葱绿遍布的树色环绕着古宅,
设计有些英殖民和旧上海洋房的味道,
让我第一眼就爱上了这里。毕竟在吉隆坡,
类似的建筑物已所剩无几,
很多都已渐渐地被铲除和消失在一片钢骨水泥的魔爪里了。
在它还未被时代变迁的洪流吞噬前,
让我们步入这百年古宅窥探它那曾经辉煌的时期吧!








想不到两年后重回此地已是物是人非了,
外围已经被锌板隔绝,像是要被铲除的迹象,
我心里不禁感到失落。
达达看见我有些失落的便说他下去看看是否能要求进入拍照。
庆幸的是,说明来意后那里的工作人员允许我们进入拍照。
打听之下,
知道原本是大马建筑师公会的原址会进行装修和搬迁至其他楼层,
至于隔壁原是画廊的建筑将被拆除另作其他用途。
我直对达达囔道好可惜,那么美的建筑就这样消失了呀!
在网上搜寻资料后,才知道这栋百年历史的洋房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私宅之一,
而屋主陆秋杰竟是现今我们所熟悉的道路,
以他名字命名的Jalan Chow Kit,纪念他为地方上的贡献。
他可是当代声名卓着的人物之一,其亲戚则是我们所熟悉的陆佑。




有些事你不能不知!

Loke Hall

陆秋杰(LOKE CHOE KIT),祖籍广东广州府顺德县,
他也是秋杰公司东主。1903年陆秋杰Loke Chow Kit (Jalan Chow Kit以他命名) 
相偕亲戚陆佑Loke Yew (Jalan Loke Yew就是以他来命名) 到英国和欧洲,
深受当地建筑的影响。因此,当他回到大马时,
于1907年建立了这栋外型华丽模仿欧式建筑的洋房Loke House
在当时,他的住宅是最华丽的私寓之一,
地理位置就处于Selangor Club的对面和靠近火车站,
和独立广场是相连的一部分。
1909年,洋房被欧洲集团收购将之转型为Empire Hotel,
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直至1916年,
陆佑的儿子Alan Loke将洋房收购回, 将之重新装修为Peninsular Hotel
酒店于1973年关闭后,期间这里也作为其他贸易成员交流的地方。
1957年,曾经一度难逃被拆除的命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而后被政府征收才得以保存,而今为市政局所拥有,
现今则是大马建筑师公会PAM原址。
(纯属我个人的翻译,有不对之处请多多包涵)

更多Loke Hall历史原文和详情请参阅 PAM

更多图文请参阅 Liz's Site








步入古宅主屋












虽然主屋得以保存,
但另一侧的附属建筑却难逃被拆除的命运,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我们常可看见市中心的某处有许多被废弃的大宅,
它们也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甚至其主人是当代赫赫有名的伟人之一,
如今却落得被荒废而成了荒凉之处,
逐渐被世人遗忘,这不叫人感到悲哀吗?



如果资料属实,
我身后的建筑物将难逃被拆除的命运了!
我不晓得拆除后会用作什么用途,
知道详情的人可以和我分享吗?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诉说槟城也有一栋被遗弃的大宅,
差点也难逃被拆除的命运,但被一名富商看中后将之重新装修,
保存了建筑原有的特色和设计,改造成了酒店。
在中国山西,
也有一名亿万富翁变卖了旗下七间公司和用尽其财富,
将一般人看作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四合院古宅和旧物 ,重新维修改装成博物院,
如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间博物院。
是什么让他能将自己的产业变卖,买下了这些人们眼中的“破烂”?
他叙说在这之前,他曾经看过有人将美丽的古宅拆除变成了一堆瓦砾,
看到雕着美丽花纹的长岗石碑被人锯成两段,
有花雕的以低价卖出,剩余的就被丢弃。
虽然他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但他知道这些都是无可替代的古董。
因此他给了两倍高的价格将这些石碑全买了下来。
自始,他开始在广州地区搜索及抢购多达8,600的石碑和其他旧时的日常用品,
保存了当地的历史。之后逐渐变卖其产业来收购那些即将被拆除的四合院,
将之改装成现今的民间博物院。
文章的最后叙述了他所说的一句话:“我母亲要我做个好人和做对的事,
而这一切就是对的事情!” 
人们或许认为他是疯子,
但我看到了这篇报道后心中为之震撼,
由衷地钦佩他的守护历史和古迹的精神。
试问有几个人或是富豪能做到?





在大马,许多古迹也因发展的原因而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最近闹得全城人神共愤的课题 – 苏丹街,
亦是许多人所关注的课题。
那里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遗迹和记载了当年奋斗的历史,
如今因捷运而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实在令人痛心!
国外许多地方政府对这些历史古迹却极致重视,
将之开拓成另一片春天,为旅客津津乐道。
我国政府看待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淡泊态度和文物法的不完整,
和槟城致力于保护及宣传古建筑物的精神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省思!
无论是保护生态环境,如稀土课题和捍卫文化遗迹的问题,
都和我们脱离不了关系。如果你认为这一切都是事不关己,
不值得你去费心思和精神去关注,
你该为自己有如此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要记得,保护家园和维护历史是每个国民应有的责任,
国灾当前,匹夫有责啊!

看看之前达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芬兰政府如何保存和善加利用古迹的文章!


如此漂亮充满特色的建筑物即将消失了呀!


以蓝色锌板围起的隔绝,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堆令人看了心疼的瓦砾。
我真的很希望我所听到资料是错误的,我实在不想看到它被铲除啊!


走几步路就到Wisma Ekran,又是一间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物。
这里以后是否能得以完善的保存呢?





当天我穿了一身绿响应了面子书发起的绿潮运动,
绿色无袖洋装搭衬一定鲜艳的红色淑女圆顶帽。
手拿棕色系千鸟格复古宝宝和脚上踩着一对复古包头鞋,
丝袜我选择了有红色心形的黑丝袜来衬托红色圆顶帽的色彩。
彩虹色的雕花项链为单色系的装扮增添了一些色彩。
皮革旅包可算是古董了呢,是达达父母年轻时所用的,
约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咯。我拿来充当拍摄的道具,
和我当天的穿着和环境是不是很相称呢!





在面子书上载的照片 STOP Lynas! SAVE Malaysia!

这一篇原本是时尚的文章,
但我还是禁不住想和大家分享这些我认为很重要的资讯。
每次看到这些古建筑物没有被好好地保存和维持,
我就为此感到心痛不已。
达达和我都是极度关注这些课题的发展,
希望有凿一日,政府能正视人民的心声和需求,
认真去关注和探讨其重要性。


在古宅里遥望远方隆市的高楼大厦,
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嘘叹。
难道一个国家的进步就该牺牲了先人遗留下来的古迹,
埋没了历史?


值得一读的文章 – 遗忘中的历史载体


Loke Hall
ADD: 4 & 6 Jalan Tangsi,50480 Kuala Lumpur

The History: 
Prominent businessman and Kuala Lumpur municipal councilor, Loke Chow Kit built this sprawling mansion in 1907. Chow Kit could have been much influenced by what he saw during his 1903 European tour with Loke Yew. Built as a town house, it also housed a suite of offices for his mining ventures. Chow Kit could have employed A.K. Musdeen, an Anglo-Indian as his architect. Musdeen designed for Chow Kit Kuala Lumpur’s first department store, the present day Industrial Court Building. In those days, Loke Hall was just up the road from the first railway station.
☆ more history (link) ☆



So, why can't we conserve our cultural heritage? 
Even in the name of development, we actually can!
☆ Read about, or in fact, go on a virtual tour of a real world Danish example (Link) ☆


点击放大 Kuala Lumpur Food Trek 以便搜索地图

☆ Shopping time!
请看看左边和各处的广告栏,
我们 blog 托管的广告,
都通过 Google 或 Nuffnang 验证,
感兴趣的话,不妨点击进去看看。
谢谢支持 ☆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我们都只能埋藏在心中无法言喻,也因此部落格让我们能将心中所想所言化作文字来分享。在部落格的世界里,我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找到了共鸣。在这个小空间里我们能有机会认识到来自另一个国度或未曾谋面的网友,对彼此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在Twenty Two,我们为你网罗了各种美食,分享装扮心得和生活上的一些想法,让你更贴近我们的世界。而这特设的空间是让到此浏览的朋友们留下足迹,让我们知道你曾来过。欢迎你写下对Twenty Two的感想和心得,建议或想要我们光顾的餐厅等,都可以在这里和我们分享哦!祝大家天天美好,快乐与你为伴♥
.....
.....
.....
▒▒▒▒▒▒▒▒▒██▒▒▒▒███▒▒▒▒██
▒▒▒▒▒▒▒▒█▓▓█▒██▓▓▓██▒█▓▓█
▒▒▒▒▒▒▒█▓▒▒▓█▓▓▓▓▓▓▓█▓▒▒▓█
▒▒▒▒▒▒▒█▓▒▒▓▄█▄▄█▄█▄▄▓▓▒▓█
▒▒▒▒▒▒▒▒█▓▒▒▓▓▓▓▓▓▓▓▓▒▒▓█
▒▒██▒▒▒▒▒█▓▓▓▓▓▓▓▓▓▓▓▓▓█
▒█▓▓█▒▒▒▒█▓▓█▓▓▓▓▓▓█▓▓▓█
█▓▓▓▓█▒▒▒█▓▓██▓▓▓▓▓██▓▓█
▒█▓▓█▒▒▒█▓▓▓▓▒▒█▓█▒▒▓▓▓▓█
▒█▓▓█▒▒█▓▓▒▒▓▒▒███▒▒▓▒▒▓▓█
▒█▓▓█▒▒█▓▓▒▒▓▒▒▒█▒▒▒▓▒▒▓▓█
abc
def